

-
观点 | Opinion more
-
美企掉血、中国却更强大了,特朗普图啥?
禁运有凭空造牌的因素,但要是能一举勒杀中国的发展,特朗普和美国深层政府会不惜让美国公司出一点血的。多年来,中国一再用独立自主的科技成就向世界证明:讹诈无用,封锁无用。但总有人不相信,不试一下怎么知道? [全文]
-
很多人分析特朗普对华政策时,常忽视四个基本考量点
每当椭圆形办公室里谈及台湾问题,特朗普多次将一支记号笔的笔尖与自己的办公桌对比,说:“这个点(笔尖)是台湾,那张桌子是中国大陆。”他还曾表示:“台湾对我们一点好处也没有。”[全文]
-
这么看,特朗普“吃定”小马科斯了
特朗普真正希望的是预先构建一道赢得对华“新冷战”的“护栏”,菲律宾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。[全文]
-
一味强调中美合作恐怕是徒劳,但双方理应达成一个共识
无论中美谁保持领先,这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差距都将十分微小。这意味着它们之间的竞争或许确实会加剧,但合作也不会让任何一方付出过高代价。中美两国尚未成为敌人,而且也没有任何科学定律证明,竞争者就必定会变成敌人。[全文]
-
爱泼斯坦文件,是特朗普的一场大型对内“服从性测试”?
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核心决策团队集体处于特殊状态的美国政府。这种状态下,他们做出正确决策、保守承诺并有效履行的能力,很可能存在超乎预期的巨大不确定性。[全文]
-
感谢中国在芬太尼问题的帮助,这是特朗普应该做的
两国间的禁毒合作更应是基于科学和个案事实的相互确认,应当排除将合作作为培育宏观层面的外交关系挂钩的选项。[全文]
-
美国老想让亚洲国家都怕中国,好体现自己的价值
如果美国一味在整个地区到处宣传“把中国从亚洲故事中剔除”、“别要中国的钱”、“别用中国的技术”,它是很难获得支持的。[全文]
-
美国做错了什么,中国做对了什么
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以来,从各个角度反思美国做错了什么、中国做对了什么的西方人士越来越多,而他们最后的结论似乎都是一样的,即美国的问题基本无解。[全文]
-
谈论中美关系时,永远要记住丘吉尔的这句名言
中美交往帮助了中国的发展,使其成为一个成功的经济体。部分美国人甚至认为,美国像父亲一样,把中国“养育成人”;现实中,如果儿子与父亲发生利益竞争,父亲不太可能高兴,学生与老师竞争,老师也不会太乐意。这正是当下美中关系的写照,恐惧可以很大程度上解释中西方的紧张关系。[全文]
-
中美经贸博弈的底层逻辑已经转变,中国如何“点穴”美国?
特朗普是美国政治里一个非常特异、极其不具代表性的特殊人物,某种程度上成为美国推行系统性反华战略的最大“干扰”因素,为中国创造了难得的战略机遇。然而,任何因他个人特质所带来的战略窗口期都是有限的。[全文]
-
欢迎来到“G零”时代,未来将是中美俄三大强权相争
当前国际秩序可能比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任何时期都更为脆弱。在我看来,我们需要关注一些崛起中的重要力量。[全文]
-
美国对中国的“过度反应”,将带来四个不良后果
我们学院每年都有美国陆军校官来访学。我讲的中国问题研究生课程,是他们的必听科目。一位听课的上校就跟我讲,“我们天天模拟训练的就是,如何打败中国”。[全文]
-
西方试图讹诈中国,因为他们无法举例说明中国做了什么
人们形容戈尔巴乔夫是从上到下摧毁了大厦,却没有用新的建筑取而代之。特朗普也在做同样的事情,令人更加觉得美国正处于无望的衰落。[全文]
-
如果特朗普来参加九三阅兵,对他本人和中美关系都是好事
这场阅兵,将和特朗普自己在陆军节举行的阅兵式形成天壤之别,能够展现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精气神,展现中国在军事现代化、国防现代化方面取得的成就。这个成就不仅在亚洲令人耳目一新,在全世界都是令人耳目一新,在美国人面前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。 [全文]
-
特朗普总统,访华行程何不选在九月三日?
如果三国元首能和平友好地站在一块解决问题,世界上所有的战争贩子都得冷静一点,也为世界的下一步发展注入和平和稳定的力量,对于解决当下国际局势动荡不堪的现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。[全文]
-
十年轮回,美国精英重提与中国的“大协议”
他们固执地相信,只要施加足够的压力,就能让中国屈服于美国设计的国际秩序框架之内。这种肃杀的气氛持续了整整十年。直到2024年底,这种肃杀的气氛开始出现变化……[全文]
-
那些言之凿凿说中国多少年内会垮台的人,放下你们的“一厢情愿”
我把这些思路都叫“wishful thinking”,就是一厢情愿的做法,因为它们不符合实际情况。中国和美国谁也不会把谁打到解体,一定要找到共处之道。[全文]
-
美国对中国的五大共识,以及“非共识”部分
美国是否应该做出努力,尝试影响和改变中国的制度和价值,还是应该完全放弃;美国是否应该守护所谓的“第一岛链”,希望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;台湾到底是否应当被纳入美国供应链体系的一部分?美国愿意为此付出多大代价?[全文]
-
一番较量之后,特朗普难得展现出成熟理性
特朗普更多是希望在对华问题上能够解决他关注的问题。而一旦发现初期的对华政策毫无效果时,他迅速调整的商人思路就体现出来了。源于特朗普自身的性格与行为方式,让他在处理对华政策中基本上能保持回归理性、冷静与务实的轨道。这算是比较难得。[全文]
-
哈佛女孩蒋雨融对网友质疑的愤懑错位了
这件事根本上是美国价值观内斗的一个花絮,但由于蒋雨融的身份,外溢到中国舆论场上,引发更深刻、更广泛、更强烈的回响。令很多中国网友反感的,不仅是蒋雨融演讲的失真与虚假,还针对演讲所强调的那一套价值观叙事。[全文]
-
-
资讯 | Information more
-
商务部:目前没有可提供的信息
-
美计划向中国发布旅行健康通知,中方回应
-
贝森特承认:美国在这个问题上要求中方,没有太多筹码
-
“跟中国竞争,美国输了”
-
“最后一刻,美方取消与台‘防长’会面”
-
王毅会见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董事会代表团
-
“中美关税展期90天”,中方回应
-
美方威胁中国若再购买俄石油将被加征关税,外交部回应
-
特朗普身段放软,有人瞎操心:中国胃口会更大
-
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
-
李成钢:中美双方经贸团队将继续保持密切沟通
-
美国要缺席?“所有目光投向中国”
-
特朗普称收到邀请或将访华?外交部回应
-
“中美瑞典经贸会谈还在进行中”
-
“美机构被告知,要避免对华采取强硬措施”
-
美两党又想下黑手:面对中国,不能怂啊
-
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开始举行
-
美方暂停对中国实体出台新的出口管制?中方回应
-
中国是否接受与美国达成“次优协议”?外交部回应
-
中方对新一轮中美经贸会谈持何立场?外交部回应
-
-
· 中美关系 ·
100多年前,太平洋西岸是衰老的帝国,东岸是新兴的世界大国;如今,西岸是新兴经济体的最突出代表,东岸却显出衰退的迹象。100年前,太平洋上没有中国的声音;如今,无数的声音却在说:“太平洋足够大,容得下中美两国。”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,同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,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,没有之一。遗憾的是,尽管维护、发展中美关系至关重要,大洋彼岸却总会传来不和谐的声音,做出不恰当的举动。
-
美方威胁停止TikTok在美运营,中方表态
-
美财长称中美第三轮磋商下周在瑞典举行,外交部回应
-
中美下一轮磋商将涉及购买俄、伊石油问题?外交部回应
-
谢锋会见CNN总裁
-
商务部回应美国放开英伟达H20芯片对华出口
-
荒谬可笑!我使馆对美方连发三问
-
特朗普称相信中国将对制造和分销芬太尼的人判死刑,中方回应
-
“中方坚决反对”
-
二季度对美进出口降20.8%,海关总署:双方正加紧落实伦敦框架有关成果
-
鲁比奥就中美关系表态
-
王毅会见鲁比奥,详讯来了
-
美称8月初与中方会面,商务部回应
-
美方将限制中国公民买美农田,外交部回应
-
特朗普称最近中美关系有所改善,中方回应
-
美称拟于8月初与中方会谈,代表团名单曝光
-
美国务卿竟给达赖贺寿?我外交部敦促
-
美财长称未来几周与中方官员会面,我外交部回应
-
美财长:未来几周,期待与中国同行见面
-
特朗普威胁对金砖国家加征新关税,中方回应
-
王毅痛批美国开创恶劣先例:只讲实力,公理何在?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