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宗庆后人设崩了,但娃哈哈成败终究由市场说话
无论宗庆后生前的光环,还是身后的争议,最终都不能代替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的经营能力。[全文]
-
不能说舆论当初对黄杨钿甜事件质疑错了
从事件本质看,公众关注黄杨钿甜佩戴“天价饰品”,背后是对“权力荫庇”“资源特权”的天然警惕——公职人员家庭的消费边界、财富来源是否合规,本就是反腐监督的题中之义。[全文]
-
不能因乌克兰渣男陷入激烈内讧
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这样的人列入“不受欢迎”名单,尤其需要避免的是,这个自外而来的“洋垃圾”没得到报应,我们自己人却内讧起来。[全文]
-
血铅中毒事件,应该追查的不止8个人
如果在幼儿铅中毒事件上“捂盖子”,直接延误孩子的治疗时机,阻止问题的充分暴露,其行为性质将非常恶劣。[全文]
-
《归唐》如果成功,现实意义甚至超越《黑神话》
尽管商业风险不小,归义军的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与文化价值。“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”,这种回归祖国的自觉与韧性,在今天被重新诠释,不是简单的历史重现,而是充满现实意义的。[全文]
-
“车圈”乌烟瘴气,车评人该负多大责任?
近年来,“车圈”的名声越来越糟糕,“车评人”这一曾经被视为专业代名词的身份,也逐渐成了一个不太光彩的头衔。这与中国本土汽车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形成了鲜明反差,值得深思。[全文]
-
韦东奕账号应该注销,真正还他以宁静
韦东奕对开设账号意味着什么缺乏感知和自主能力,那些网红或明星梦寐以求的巨大关注度和流量,对韦东奕没有实际意义,只会干扰和破坏他专心治学的宁静环境。[全文]
-
韦东奕的牙不是小事
韦东奕既不是普通人,也是普通人,网上很少有人贬损韦东奕,但对他的过度抬高和神化,让他和大众拉开距离成为实际上的“异类”,同样是对他一种近乎残酷的消费。[全文]
-
美国最高政治运作的真相被撕开了
长期以来,我们国内的一些分析中,存在着一种高看美国或者将它神秘化的倾向。马斯克和特朗普这场极具街头风格的公开互撕,用最直观、最戏剧化的方式告诉世人:哪里有什么算无遗策的“深宫谋略”?在个人恩怨、眼前的政治利益面前,所谓的“国家战略”和“长远考量”常常脆弱得不堪一击。[全文]
-
印尼不必把歼-10当作跟欧美压价的筹码
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、军事实力的增强和中国军工的不断发展,比起将采购中国装备作为“筹码”,真心实意拥抱中国装备的收益正日益凸显。[全文]
-
白象“多半”的心机,早晚酿成危机
商家要明白一个铁的事实,只要违反法律,商标注册成功也会被宣告无效。如果动机不纯、故意误导,不仅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宣告注册商标无效,任何人都可以向商标评审委员会请求宣告注册商标无效。[全文]
-
李在明当选是好事,但有个令人担忧的地方
李在明的施策空间注定是有限的,他还需要防备保守派对其“通北”“亲华”的暗箭中伤。从这个层面讲,中国人对李在明冷淡一点,他的施策空间可能反而更大一点;完全没必要过于热情,哪怕对李在明再有好感,他也不是我们的“自己人”。[全文]
-
哈佛女孩蒋雨融对网友质疑的愤懑错位了
这件事根本上是美国价值观内斗的一个花絮,但由于蒋雨融的身份,外溢到中国舆论场上,引发更深刻、更广泛、更强烈的回响。令很多中国网友反感的,不仅是蒋雨融演讲的失真与虚假,还针对演讲所强调的那一套价值观叙事。[全文]
-
为人父母的自我更新,是最珍贵的儿童节礼物
儿童节不只是“孩子们的节日”,也应该成为广大父母反思和调整的日子。[全文]
-
小米玄戒O1需要舆论善意的呵护
海思之外,展锐、蔚来、理想、小鹏、比亚迪乃至联想等都搞起了自研高性能SoC,说明百花齐放的条件正在逐步形成,这是中国制造不断上演的场面,令人生出熟悉的喜悦。作为小米第一款旗舰芯片,依赖公版架构和境外代工既符合事物发展规律,也符合国内产业条件,这不该是苛责的地方。[全文]
-
黄杨钿甜父亲是不是“贪官”,他自己说了不算
从敏感公务员位置上下海经商,并在很短时间里获得很大成功,这本身就是一个疑点。灾区、灾区重建款、奢侈品、贪腐,这些关键词联系在一起,极大刺激公众的神经,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抗震救灾和慈善捐款的公信力。[全文]